
学费:11.80万
学制:2年
方式:周末班
地点:北京
一、校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为基础组建,致力于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经邓小平、叶剑英同志亲自批准设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学科设置最完整、综合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
中国社科院大学哲学院依托哲学研究所与世界宗教研究所,以建设世界一流哲学院为总体目标,坚持科教融合的办学方针,突出精英化的教育特色,培养中国特色、学贯中西、引领未来的哲学专业人才。现有教师124人,其中学部委员4人,学科带头人14人,教授/研究员7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0人,博士生导师5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哲学所、宗教所的主办的《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世界宗教研究》和《世界宗教文化》是全国哲学、宗教学领域重要的学术期刊。
二、项目特色
依托“国家哲学社科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大学哲学院在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础上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出了“哲学专业高级课程班”项目,课程设置结合当前国情注重学术性与中国哲学的实践价值。知行合一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发扬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1、权威师资: 依托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的中国社科院大学哲学院汇聚哲学界众多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安排具有较高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博导参与授课(包括多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2、学术指导:在课堂授课之外,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还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博导对学员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
3、课题研究:学院与研究所的部分课题研究,将吸收部分有一定学术研究潜质的学员参与其中,以丰富学员学术经历并提升专业研究水平。
4、论坛讲座: 中国社科院大学哲学院不定期举办“论道讲坛”和“实践哲学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优秀学员可按照学院规定申请参会,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思想境界。
三、开设专业方向
1、中国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
3、西方哲学
4、美学
5、科技哲学
6、管理哲学
7、逻辑学
四、课程设置(共216课时)
1、专业基础课程(共120课时)
哲学基本问题与方法论(20课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20课时)
中国哲学史(20课时)
宗教学概论(20课时)
西方哲学史(20课时)
美学史(20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共84课时)
儒释道三教关系与现代价值(7课时)
先秦诸子思想名著评析(7课时)
儒家思想(7课时)
佛教思想(7课时)
道教思想(7课时)
中国近现代哲学(7课时)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领导力(7课时)
科技哲学与科学方法论(7课时)
西方哲学经典专题(7课时)
美学与文化艺术(7课时)
中西方逻辑史(7课时)
中国文化与管理哲学(7课时)
3、学术研究课程(共12课时)
经典文献阅读方法(6课时)
学术论文写作方法(6课时)
五、学习安排
1、学 制:两年,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阶段;
2、学习时间:每月集中一个周末授课两天,寒暑假不上课;
3、上课地点:北京(适当安排线上课程)
六、报名条件
1、已获硕士学位的企事业单位、金融投资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者;
2、已获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和管理工作者;
3、对中国哲学有着浓厚兴趣且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企业高管,学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七、报名流程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彩色近照4张;
2、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组织面试,择优录取;
3、面试合格后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4、学员收到录取通知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缴纳学习费用;
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班。
八、学习费用
学费人民币118000元/人(含资料费),报名费1000元/人;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九、证书
学员完成学习计划,经考核合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颁发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钢印、红章)。凭结业证书可以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友身份,纳入校友总会及地方校友会的管理,终身享有参加校友会沙龙、论坛、社会实践、联谊等活动的权益。
相关简章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