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费:8.80万
学制:2.5年
方式:周末班
地点:北京
一、院校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科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一流研究生院,拥有6个教学研究部、40个教学院系的现代化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616人,硕士生导师989人。截至2017年底,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1个(含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7个(含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还有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税务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以来的48次学习中,我院共派出31位专家学者为政治局委员进行授课,在《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公布的505名“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选学者人数达157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4100余人,其中港澳台地区研究生61人和外国留学研究生28人。截止2017年底,研究生院共授予博士学位5149人,硕士学位6393人,硕士专业学位4569人。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有所成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这些高级专门人才学成后分赴各条战线,并迅速成长为推动经济建设、深化理论探索、促进学术研究、带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
二、专业课程优势
1、课程师资主要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当代中国研究所、信息情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聘请相关领域的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博士组成教师团队,为学员打造国内本领域内国际一流水准的课程;
2、课程设计以我院在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课程方案为基础,结合实用性与学术性,根据社会发展、行业需求,课程内容注重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综合分析决策能力;
3、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除课堂授课外,还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博士生导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学员提供参加课题研究或学术活动的机会。
三、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热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5)法学社会学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
(8)管理哲学
四、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管理学原理
专业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关系(中美、中欧、中俄等)、管理学研究方法、国际政治(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哲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外政治思想史、学术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选修课:
中共党史与党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周易哲学研究、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究、传媒经济学、宗教学、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思想史、中国政府与政治体制改革
五、授课师资、指导教师
【邓纯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黄晓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冠梓】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
【樊建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冯颜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金民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姜 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
【张建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春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成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侯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赵智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小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白 钢】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研究所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政治学系主任,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六、招生对象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在境外获得的学位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名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位学历认证书”复印件);
2、国企、央企、合资、民营等企业决策层人员;
3、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媒体等行业从业人员;
4、符合报名条件的社会其他人员。
七、学制信息
学 制:总学制共计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2年,课程论文撰写半年);
学习时间:学制2年,每2个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2天(周六、周日);
学习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雄安、遵义等;
招生人数:40人;
八、报名条件
1、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只具有学士学位者需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开具推荐信,情况优秀者可酌情录取。
2、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3、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九、报名程序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个人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近照(电子版);
2、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
3、院本部集中面试笔试,经组织审核合格后向已录取的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4、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十、证书颁发
学员修完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高级课程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
十一、学费
报名费800元/人,教材费2000元/人;学费人民币88000元/人(含学费、结业费、结业论文指导费等),总计人民币90800元;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十二、交款方式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房山支行良乡分理处
户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账户:0200 0264 0920 0176 883
款项汇出后请将汇款凭证传真至(010)64721154
注明:姓名+马哲学费
注:开学或上课一月后,退学不退费
相关简章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