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费:3.20万
学制:1.5年
方式:周末班 网络班
地点:北京
一、学校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211 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经、管、法、文、理、工六大门类。学校下设研究生院及18个学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 个,本科专业49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500余人,研究生5600余人,来华留学学历生2300余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娴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外贸、金融、会计、教育科研等行业领域以及国家机关、中国驻外商务机构,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贸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院介绍
2011年9月,学校获得我国首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10月,为优化学科布局,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潮流,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著名经济统计专家、时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教授首任院长。现任统计学院院长刘立新教授。学院紧紧围绕统计学的一级学科开展本、硕、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对外合作,具备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人才培养包括统计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可选择授予经济学学位、理学学位)、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经济统计学、金融数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以及面向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统计学专业硕士项目,其中,经济统计学专业获得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经济统计系、数据科学系、统计与数量金融系、应用数学系;设有统计与决策研究所、大数据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智慧数据研究中心、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等非实体研究机构,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战略合作,聘请40余名学界、业界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在学校财经类学科优势背景下,学院注重统计理论方法与经济贸易、数据科学、金融等领域的交叉结合,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获得社会认可。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统计学科获评B+。
三、专业背景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创新,利用多市场、多品种、多策略的综合融投资和管理将成为未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开发的重要发展模式。为适应政府、各类金融机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信托业等)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和投资分析高端人才迅速增长的需求,提高从事资产管理、金融市场投资、财富管理和养老金策划、社会保障等领域在职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对外经贸大学特开设金融学专业(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方向)在职课程培训班。
四、培养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金融学专业(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方向)在职课程培训班,力求打造适应金融新业态,学员通过系统学习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应用实践,建立金融学理论的厚实功底,拓展资本运作方法,剖析金融投资模式,培养具有金融思维和掌握金融投资业务与创新的前沿理论和实务的专业人才。
五、报名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行业信息化经验、从业经验,或在数据分析等相关项目方面做出成绩的在职人员优先录取。
2、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专业背景不限)。
六、报名事项
1、报名人数40人以上,即可安排开课;报名人数未达到40人,开课顺延,以最后通知为准。
2、报名成功后,第一门课程之后,学生因个人原因不能坚持学习的,视为自动放弃学习,费用不退。
七、课程设置
本项目的课程设置包括学院规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以及结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面向金融应用的实务模块和前沿模块等特色课程。
模块设置 | 课程设置 | 授课方式 | 授课课时 |
基础课程模块 | 微观经济学 | 面授或线上 | 12 |
宏观经济学 | 面授或线上 | 12 | |
货币银行学 | 面授或线上 | 12 | |
专业课程模块 | 金融市场实务 | 面授或线上 | 12 |
公司金融 | 面授或线上 | 12 | |
金融风险管理 | 面授或线上 | 12 | |
金融应用模块 | 金融工程 | 面授或线上 | 12 |
财务报表分析 | 面授或线上 | 12 | |
企业税收筹划 | 面授或线上 | 12 | |
现代投资理论与实务 | 面授或线上 | 12 | |
金融前沿模块 | 金融实践前沿讲座 | 面授或线上 | 6 |
注:每课时50分钟
八、学制及学费
学制:学制1.5年。不脱产学习,周末(六、日)上课。
学费:32000元/ 1.5年,报名时一次性交齐。
教材与讲义:根据授课教师提供的教材或讲义,学院负责购买或印制。
九、授课时间
上课时间:2021年9月开始。
授课形式:结合疫情影响和学员需求,课程班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十、报名所需材料
1、填写在职人员课程培训班报名登记表;
2、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
3、1寸和2寸免冠照片各三张(背景色为蓝色)。
十一、证书
1、学员完成“课程设置”中所规定的课程并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后,可获取加盖校长签名章、学校钢印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章的《在职人员课程培训班结业证书》。
2、若学员有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在本人自愿情况下,可协助学员对接院内高等教育办学项目。
十二、缴费方式
学校对公账户如下:
开户名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开户银行:北京银行和平里支行
银行账号:01090353700120105474948
相关简章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