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在职研究生: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推进教育创新


  信息与计算科学在职研究生频道报道:

       【核心提示】信息技术不仅仅能够为教育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高效率的工具,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渗透,还会改变重大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对教育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变革性的思路和挑战。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会带来教育创新,这是“革命性影响”的核心内涵,就这个角度而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教育部今年3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重申了这一论述。以教育信息化破解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创新与变革,是我国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技术与人脑协同改变人的基本认知方式

  技术哲学中的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是一对客观存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前50年体现得更多的是主体客体化;而未来50年,随着信息技术从专业精英的工具转换为普通大众的日常工具,会更多地体现为客体主体化,人的思维与行为正在被技术所改造。
 

  当技术无处不在并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时,技术与人脑的协同会改变人的基本认知方式,使得人的内脑与外脑联合行动,从而具备人机合一的思维特征。中科院院士戴汝为在《社会智能科学》中写道:“在信息时代,人机结合的思维将会取代我们个人为主的思维方式”,“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信息处理的工具,人脑通过经验积累与形象思维,擅长不精确、定性的把握,而计算机则以极快的速度,擅长准确、定量的计算,两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互相结合,既能达到集智慧之大成,又能通过反馈的作用,提高人的思维效率、增强人的智慧”。
 

  人机结合是现代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如果不能学会人和电脑的协同思维,将无法应对信息化时代工作和生活的复杂性,将会被社会淘汰到边缘位置。
 

  个体生命实践呈现信息时代特征

  信息社会中,人的生存是一种信息化生存。法国著名学者雅克·埃吕尔认为,生活在技术社会中的人首先要适应技术,不仅要适应技术的硬性规则,而且要适应技术的社会。人生活在技术环境中,无法逃避技术,因为其从获得意识开始就发现技术“已经在此”。生于新世纪的儿童在适应信息环境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技术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决定儿童未来生活中基本的行为方式,并决定其未来发展。
 

  叶澜教授认为信息化有三种存在形态:(1)基础性的技术存在:即进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物化技术;(2)结构性的社会存在:信息化从技术层面开始,并逐步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带来结构性变革,使社会呈现信息化特征;(3)生命性的个体存在:信息化直接且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命个体,使个体的生命实践呈现信息时代特征,同时信息成为一种影响人的生命发展的重要力量,呈现出生命特征。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正在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由此必然导致教育也将发生革命性裂变,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具有现代认知特点的人。
 

  技术推动教育革新

  从技术哲学角度思考,技术既有提高效率的一面,又有对人约束的一面。现代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人类在利用技术的同时也深深依赖技术。在这种依赖性的互动过程中,技术通过明确的规程,使人被整合到预先规定的提高效率的目的中。
 

  教育部门最初引进技术时,往往是用技术实现既定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的自动化,强调精确化、流程规范化。就准确性和速率而言,这样的应用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没有考虑到这样做是否与人灵活处理事务的本性相违背,也没有考虑到人被整合到精密流程后人性的异化问题。
 

  如何才能超越技术?解决技术对人的奴役的根本途径在于技术与人的精神的融合,创造新的秩序、范式与文化。在教育领域,技术绝不仅仅是用于完成现有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而是要推动教育革新,也就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强调的“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Fundamental Structural Changes),需要重新设计各级教育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体系结构,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技术的革新必然要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组织体系等都产生意义深远的颠覆性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全面发展。
 

  我们已经不再生存于纯自然的空间,而是生活在技术所改造的物理空间,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该事实动摇了教育活动开展的根基,如果我们仍无视它的存在,仅仅将其视为单一问题解决的工具,仅仅把技术视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无法理解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从而延滞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不仅仅能够为教育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高效率的工具,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渗透,还会改变重大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对教育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变革性的思路和挑战。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会带来教育创新,这是“革命性影响”的核心内涵,就这个角度而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


原文来源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上一篇: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卓越总裁高级研修班 2012年8月上课安排

下一篇:关于公布中国政法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的通知

华北电力在职研究生报考专业

最新文章

2018年计算机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招信息与计算科学在职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有很多,有云计算与数据挖掘、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数据库与软件工程等热门专业。
472阅读2018-02-17
信息与计算科学在职研究生的目前行业发展,随着经济报告的公布,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还是在前列,上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另外就是行业的人才缺口,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123阅读2017-08-02
北京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什么?这两种报考形式,对于报考的在职人士来说,条件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通过一月联考的方式,那么就需要在职人士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工作经验。
179阅读2017-07-12
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老师介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招生方向比较多有:互联网金融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信息采集,信息运算,编程等方向,其中都是通过同等学力进行报名,只要满足大专学历即可。
257阅读2017-07-07
近几年来,社会发展逐步趋向信息化,而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目前,报考信息与计算科学在职研究生的人数众多。
185阅读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