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谨防考生走入调剂误区
-
家家老师
调剂的考生,由于对自己第一志愿没能录取而感到懊恼,带着这种心情去调剂,多少是会对自己的调剂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不使考生走入调剂误区,今天金融学在职研究生为考生讲解误区在哪里?考生一定要避免进入。>
误区一:分数不高,听天由命>
参加调剂的人数众多,分数不高排名又不考前的同学,往往觉得自己希望渺茫。反正去调剂也是走个过程,给自己一个心里安慰。不少学生会有这种想法,有些人甚至更加消极,直接放弃机会,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误区二:分数高,不用调剂>
曾经的“准人大硕士”小方,如今提到调剂,仍是一脸的遗憾。去年小艾报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这么冷门的专业,又考了398分,这分数搁谁身上都能乐得半天找不着北。因此小艾每天满脑子想的都是复试成功,人大硕士,公费等关键词,既没有联系导师,也不再关注招生动向,对各种消息也丧失了敏感度,完全忘了世上还有意外。很不幸,人大那年的分数提到了400分,小艾没有被录取。由于事先也没有联系调剂,小艾这样的高分完全派不上用场。 曾经的“准人大硕士”小艾目前正在河南某市属师范院校就读。>
误区三:“分高,第二志愿没问题。”>
考了380多分的小任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他报考湖南大学,本以为一点问题都不会有了,而且即使第一志愿录取不上,也可以校内调剂到第二志愿上去。但最后,小任考研失败了,也没有校内调剂的机会。>
误区四:选择越多越好>
调剂系统开通后,一般只能填写两个平行志愿并且在48小时内不能修改,所以,在填写这两个志愿时一定要慎重。所谓有选择但不能乱选择,选择并非越多越好。就是说你在调剂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当同时几个学校都愿意接受你的调剂时,要综合考察这几个学校的公费自费情况、师资力量、研究方向、硬件设备等等,最终确定两三所学校。并且保证这几所学校的复试时间不发生冲突,这样既增加了成功的机率,又防止盲目性。>
要知道只要录取通知书没拿到手,什么都可以发生,不要对自己太过于自信。一定要耐心准备,收集资料。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方面的问题,可以登录在职研之家官网,这里有很多详细的信息供考生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