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
西南大学
  • 简章:22篇
  • 学费:¥2.10~12.60万
  • 学制:1~3年
  • 简称:西大
  • 招生:上海 重庆
  • 方式:周末班 集中班 网络班
  •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2026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经济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费:8.10万

学制:3年

方式:周末班 

地点:重庆

网上报名
简介: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经济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8.1万。利用周末授课,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可就读,可获得学历证书及硕士学位证书。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200余亩,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吴宓、侯光炯等一大批名师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以袁隆平、向仲怀、吴明珠等为杰出代表的数十万校友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教育学、生物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种专业博士学位,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0个。

 

一、项目简介

西南大学数字经济硕士(MDE)专业学位授权点,是2024年全国首批数字经济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依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形成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7个本科专业。

西南大学MDE人才培养,紧密围绕“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国家战略,紧扣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思维、进取精神与领导潜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更广阔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持续输送专业人才支撑。项目师资实力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育人经验丰富。主要师资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现有校内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重庆市英才计划2人。近年来,持续引进University of Kentucky、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博士充实师资队伍。共聘任校外导师20余人,主要来自重庆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的数字经济相关从业经验与技能。配有中心主任、教学秘书、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服务人员,协助做好学风建设工作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二、培养方向

西南大学MDE有数据挖掘与数实融合、数字产业与智能转型、数字政府与城乡治理三个培养方向。

数据挖掘与数实融合方向:强调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与作用,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针对产业链、供应链等多元场景开展研究与实践,以“技术融入经济”为核心导向,旨在培养具备经济应用洞察力与技术实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产业与智能转型方向:强调智能算法、数据挖掘、数字平台和区块链等技术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以“技术驱动产业”为核心导向,旨在培养能够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应用数据技术进行智能化升级,特别是在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以及智能制造领域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政府与城乡治理方向:强调数据驱动与制度分析双向融合,依托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以“技术赋能治理”为核心导向,旨在培养能够在数字政府和城乡治理中具备跨界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宽视野领军人才。

 

三、招生计划

专业代码

专业

预计招生人数

初试考试科目

025800

数字经济

(MDE)

30人

(非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29数字经济基础(自命题)

④872经济学综合(自命题)

1.数字经济基础自命题科目,可参阅书目:

《数字经济概论》,李三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ISBN:9787300322773

《数字经济概论》,戚聿东、肖旭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ISBN:9787300301549

2.经济学综合自命题科目,可参阅书目: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全两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ISBN:9787040526417

《经济学原理》(第八版)全两册,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ISBN:9787301312988

 

四、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研究生招生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五、报名确认及考试录取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报名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报考西南大学MDE(数字经济[025800])专业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可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1.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天9:00-22:00。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天9:00—22:00。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学校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2.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确定和公布。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3.初试

考生应在考前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初试时间:2025年12月20日至12月21日(具体时间见准考证)。

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204英语(二)(满分100分)、629数字经济基础(满分150分)、872经济学综合(满分150分),均为笔试。

4.复试

时间预计在2026年3月至4月,我校根据国家分数线及初试情况确定参加复试的考生,并统一组织考试,具体安排以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通知为准。

科目:综合素质能力,满分100分。

同等学力考生(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在复试中须加试2门:

①管理学原理

参阅书目:《管理学》(第二版),《管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5年。ISBN:9787040635881

②产业经济学

参阅书目:《产业经济学》(第3版),刘志彪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ISBN:9787111764885

5.录取

根据招生计划,按照复试录取实施办法,综合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复试、体检、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拟录取考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协议。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六、学习安排

1.学习形式:非全日制

2.学制:基本学制3年(注册在校最长不超过5年)

3.学费:8.1万元(分3学年缴交,每学年2.7万元)

4.学习地点: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碚校区)

5.学习形式:周末学习(每月3-4次,每次周六+周日2天)

 

七、毕业授位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相关环节,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颁发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八、其它说明

1.考生须符合报考条件,网上报名、网上确认、复试录取、开学报到等各环节均对报考资格进行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经查实,将取消报考、复试及录取资格。

2.考生应认真阅读《西南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我校官网相关公告,有关事项参见《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或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查询报考须知。

3.本招生信息由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非全专硕教育中心负责解释,如有与教育部或学校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一致的,以教育部文件和学校招生政策为准。招生信息内容后续如有调整,请以最新通知为准。

相关简章

更多
个人信息保护声明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