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费:3.00万
学制:1年
方式:周末班 网络班
地点:重庆
一、学部简介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
1、1986年设立心理学专业;
2、1988年成立心理科学研究所;
3、1994年成立心理学系;
4、2003年设立心理学院;
5、2011年12月组建心理学部。
心理学部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参与建设单位,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学部。在教育部连续两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一级学科进入全国A类行列。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点进入全国A类行列。心理学人支撑西南大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三个学科领域相继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2024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心理学,西南大学心理学排名全国第四。
二、学校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种专业博士学位、35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0个。
三、申请条件
为满足广大在职人员学习深造、获取硕士学位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学位〔1998〕54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有关规定的通知》(学位办〔2011〕57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学位〔2013〕36号)等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2024-2025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条件和要求公布如下: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以下简称“ 申请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工作岗位做出一定成绩,得到所在单位在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认可。
(二)须为学士学位获得者,且获得学士学位时间超过三年以上;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或已获得通过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境)外学位。
(三)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所申请学位学科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同等水平。
四、申请专业
学科专业及代码 | 研究方向 | 学科门类 | 学院(部) | 全国统考 | |
外语水平考试科目 | 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科目 | ||||
心理学(040200) | 基础心理学 | 教育学 | 心理学部 | 英语 |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 |||||
EAP与人力资源管理 | |||||
社区心理服务 | |||||
人工智能与心理大数据 |
五、申请要求
(一)信息注册
1、申请时间:常年接受申请,统一开学典礼。
2、申请人须通过“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进行注册,并按要求填写“学位申请”中的相关信息。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信息注册完成后。
2、地点: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碚校区)、上海同等学力服务中心(黄浦区)
3、现场确认材料,包括:
(1)填写《西南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名表及个人承诺书》1份(详见附件二);
(2)出示有效第二代身份证原件及上交复印件1份;
(3)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上交复印件1份;
(4)学位认证报告或学位在线验证报告复印件1份。
注意事项:
(1)学位认证:申请人在网上报名前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https://www.chsi.com.cn/xwcx/index.jsp)查询并截屏“学位证书查询结果”;若无法在“学信网”查询学位信息的考生,必须取得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位认证报告。
(2)以上报名材料均需A4规格纸张打印或复印,将本人打印及复印材料按照所列顺序装订成册,于现场确认时上交,所有证书(证件)原件切勿装订入册。
(三)资格审核 学校将审核申请人的条件和资料,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名单将在继续教育学院网站公示。资格审查不通过的,本次申请无效。
(四)课程学习
1、学校按照申请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组织同等学力课程教学和考试(核),课程教学形式采用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的非脱产混合式教学模式。资格审查通过后的申请人,在缴纳课程学习费用后参加学习。课程教学安排为1-1.5年,每年分春秋两季安排教学,分别在3月和9月开班;单独开班另行安排。
2、申请人修完所申请学科培养方案的全部课程并通过考试,可获得“西南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学科课程结业证书”。
(五)国家统考
1、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后,即可在中国教育考试网(https://tdxl.neea.edu.cn/)报名、缴费和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全国统考报名时间为每年3月,考试时间为每年5月。(考试具体要求和安排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文件通知为准)
2、从信息注册之日起,申请人须在 48 个月内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并取得学分和通过全国统考。未能通过者,注销申请人在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上的申请信息。
(六)学位论文
1、申请人通过培养方案规定课程考试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和通过全国统考后,可以申请进入硕士学位资格审查阶段并缴纳学位论文阶段费用。
2、申请人自通过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之日起,须在24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学位论文撰写,并通过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未能按规定时间完成者,终止学位申请资格,不退还缴纳的费用,注销申请人在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上的申请信息。
3、申请人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遵守学术规范,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的,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
六、费用及收缴方式
(一)我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费用分两阶段收取:
1、教育服务费:收费标准1.58万/人,服务中心收费,服务包含:专业基础课教材、统考辅导课教材、统考辅导课(4年)、论文指导讲座(7次)、教务日常服务(3-6年)等。
2、课程学习费:收费标准3万元/人,学校收费,申请人通过注册资格审查后,每半年左右缴费1万,分三次缴纳;
3、学位论文费:收费标准1.5万元/人,学校收费,申请人通过硕士学位资格审查后,一次性缴纳。
(二)收缴方式:课程学习费和学位论文费申请人通过“西南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网”直接交到我校账户。
(三)我校不委托任何单位和个人代收课程学习费和学位论文费。
七、其他说明
(一)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仅颁发硕士学位证书,不颁发毕业证书。
(二)申请人不得同时向我校以外的其他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学位申请。
(三)申请人因来校学习,所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四)课程学习费用不包括教材、学习资料费,全国统考报考费。
(五)我校不采用任何形式的全日制在校学习,不举办任何收费性质的全国统考辅导(或培训),不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开展学科课程和论文的有偿辅导(或培训)。
(六)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需要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申请人可以通过“西南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网”免费测试英语基础。
(七)如果有新的政策调整,以国家最新文件为准。
八、学术成果要求
以下五项条件中完成任一项即可。
1、获得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及以上层次学术活动奖励。
2、主持或参与专业领域西南大学校级及以上课题(出具立项证书或工作性质、工作量、工作贡献证明等)。
3、公开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学术期刊不低于4000字,报刊不低于1500字)。
4、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且论文被收录。
5、参与或独立撰写相关专业著作(字数1万字以上)。
九、推荐读物教材
课程名称 | 推荐教材 |
普通心理学 | 《心理学导论》第三版,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2版)》,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教育心理学 |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发展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第3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第11版》,戴维迈尔斯 侯玉波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
人格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第八版》,Jerry M. Burger 陈会昌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心理统计与测量 |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 | |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 --SPSS 操作与应用》,吴明隆,重庆大学出版社 |
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同等学力申硕直播/面授班(上海)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授课形式 | 学分 | 考核方式 |
公共课 | 第一外国语 | 录播 | 3 | 考试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录播 | 2 | 考试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录播 | 1 | 考试 | |
心理学基础 | 普通心理学 | 直播 | 2 | 考查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直播 | 2 | 考查 | |
教育心理学 | 直播 | 2 | 考查 | |
发展心理学 | 直播 | 2 | 考查 | |
社会心理学 | 直播 | 2 | 考查 | |
人格心理学 | 直播 | 2 | 考查 | |
心理咨询与辅导研究专题 | 直播 | 2 | 考查 | |
中外主文献研读(含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 直播 | 1 | 考查 | |
学术活动 | / | 2 | 考查 | |
实践训练 | / | 2 | 考查 | |
心理学选修 | 心理学研究进展 | 直播 | 2 | 考查 |
认知科学研究专题 | 直播 | 2 | 考查 | |
中小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专题 | 面授 | 2 | 考查 | |
中小学生发展心理学研究专题 | 面授 | 2 | 考查 | |
管理心理学研究专题 | 面授 | 2 | 考查 | |
心理评估与诊断研究专题 | 面授 | 2 | 考查 | |
组织心理研究专题 | 面授 | 2 | 考查 | |
社区EAP健康研究专题 | 直播 | 2 | 考查 |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专题 | 直播 | 2 | 考查 |
备注:
(1)应修最低学分29学分。其中必须课程最低23学分(含学术活动+实践训练4学分,该学分由导师组审定),选修课程6学分。
(2)学术活动指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加4次学术活动,并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学术报告,导师审核,计2学分。
(3)实践训练指以某个实践活动为对象,采取案例的范式进行研究,撰写一份3000字以上的案例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实践案例选取的背景与意义、案例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案例分析的过程与条目、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启示等),导师审核,计2学分。
(4)以上课程表仅供参考,具体课程以实际授课为准。
相关简章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