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费:3.00万
学制:2年
方式:周末班
地点:广东
一、院校简介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首批“双一流”大学,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
南开大学法学院
1980年南开大学建立法学系;1985年著名法学家李光灿教授领衔成立了法学研究所,法学家吕世伦教授担任首任所长;1984年获得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成立国际经济法研究所,高尔森教授担任首任所长;2001年起教育部在南开大学设置“经、管、法”试点班,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
南开大学经深圳市政府邀请于1999年成立深圳研究院,深圳研究院是南开大学直属单位。依托南开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借助南开雄厚的师资力量,在深圳举办经济法学专业、民商法学高级研修班。
二、特色优势
课程设置更科学、更专业、更务实
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外,紧握时代脉搏,设置系列实战型课程,进一步促扩充学员的理论知识,提升学员实战操作能力。
产学研师资体系
由南开大学派出的专家教授队伍为主要教学力量,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行业高管、管理机构资深专家等举办学员座谈,从政策、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为学员提供最为有效的师资保障。
学员定期持续发展活动,建立丰富的人脉资源
以知识、人脉、事业为核心,课程学习与校友会活动同步进行,学员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建立高端的人脉资源。
三、培养方向
商法
四、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1、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既能从事立法工作和司法实务,又能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2、本专业学员可以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从事相关法律工作。
3、学制:两年。
五、招生对象
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旨在提高本人业务素质者,均可报名;
2、申请硕士学位者需具有学士学位三年以上(含满三年,通过相关考试)
3、免试入学。
六、报名流程及学费
两年学费:30000元,分两学年缴交(费用包含论文答辩、考试、教务、讲座活动费用等)
七、学员结业及证书
1、学员完成规定的专业学习科目,并经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2、符合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须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南开大学课程水平综合考试,在国家出版署批准的正式刊物(ISSN国际标准刊号、CN国内统一刊号)上独立发表不低于三千字的专业论文,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3、非本专业的报名学员需补修本学科5门主干课(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民法)。
八、经济法学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名称 |
必修课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英语、经济法、金融法专题、房地产与工程建设法、市场营销与竞争法、证券期货法专题 |
专业课程 | 民法、行政法、财税法、公司法与公司治理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法治实践 |
水平综合考试 | 外语考试+法学学科综合 |
九、教学方式
1、学校周末安排时间集中面授;
2、穿插具有实战性讲座。
十、增值服务
1、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沙龙、拓展等活动;
2、专业多,各专业课程共享;
3、入学后加入南开大学深圳校友会,可与万人南开校友互动,可参加校友会沙龙及各俱乐部等活动。校友会目前有14个俱乐部:户外活动、羽毛球、快跑、足球、蓝球、主持人、高尔夫、合唱团、鹊桥、南开好项目、摄影、书画、网球、舞蹈团等
十一、部份师资介绍
【付士成】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研究领域: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
【陈耀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房地产法、不动产物权等民商法、经济法领域
【左海聪】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WTO法等
【程宝库】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法;比较金融法
【许光耀】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反垄断法、国际私法
【张 玲】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法学会民法学分会副会长、律师
研究领域:知识产权法、日本知识产权法、侵权责任法
【张心向】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刑法学、刑法社会学、刑法方法论
【朱京安】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研究会常务理事、WTO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
【史学瀛】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律师
研究领域:国际环境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
【柏 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法律制度史。
【陈 兵】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首尔国立大学竞争法中心客座研究员
主要研究:英美法、经济法、法学教育教学法
【杨文革】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人权法
【闫尔宝】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
研究领域: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比较行政法
【万国华】教授
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天津市检察官学院客座教授
研究领域:经济法与商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治理法律制度
【石 巍】教授
研究领域:国际知识产权法,世贸组织法,国际私法
【韩 良】教授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全英中国法学会理事、律师。
研究领域:经济法、商法、金融工程学
相关简章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