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职研究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
  • 简章:14篇
  • 学费:¥3.00~19.80万
  • 学制:1.5~3年
  • 简称:北外
  • 招生:北京
  • 方式:周末班 网络班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新闻方向)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费:3.00万

学制:1.5年

方式:周末班 网络班 

地点:北京

网上报名
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新闻方向)在职研究生,学制1.5年,学费30000元。利用周末及远程授课,大专及以上学历可以就读,本科有学位者可申请硕士学位。

一、学校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北京外国语大学拥有非常丰富的海外资源:首先,学校与世界上包括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在内的7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1所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在开展对象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卓越的优势;其次,北外具有无可比拟的海外校友资源,自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近9万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外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近1000人;最后,北外共承办了18所海外孔子学院,位于亚、欧、美15个国家,是海外中华文化的交流平台。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由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发展而来,拥有新闻学本科和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层次教育。学院采用英语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有机融合的非传统教学模式,以全英语教学、全媒体教育和全程新闻实践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国家当前急需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经过多年努力,北外新闻专业组建了一支朝气蓬勃、多元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师资队伍。绝大多数教师均有国外访学的经历,如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以及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等世界一流新闻院校。同时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以及媒体专家和记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有两名长期聘请的业界客座教授,负责教授英文采写和英文评论写作。2009年,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重点建设专业,新闻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0年,与中国日报社结成合作共建单位;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2年,北外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3年该项目获得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奖。同年,与新华社结成合作共建单位。

      

二、培养目标与方向

国际新闻方向

注重以英语为主的国际新闻的翻译、采访、写作、评论、播音主持和纪录片制作等实务技能的培养,掌握主要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胜任国际新闻报道和国际传播的实务与分析工作。

      

三、教学特色

1、双语的教学模式:中英文课程比例合理,高强度全英文新闻实践训练保证学生全方位提高英文语言功底和新闻业务技能。

2、终身保留学籍,考试无年限要求。

      

四、课程设置

要求学生修满30学分,其中:

1、学位核心课:须学习4门新闻学一级学科通开必修课,计12学分。

2、专业必修课:18学分

本培养单位开设每个研究方向开设6门专业必修课,传授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描述
核心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要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新闻理论通过对主要新闻理论的梳理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社会上存在的新闻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对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自身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帮助学生掌握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
传播学理论系统地介绍新闻原理和主要的传播理论,对新闻学、传播学和跨文化交流理论进行整合分析,为学生研究传播问题和新闻实践提供指导
新闻传播史采用专题研究方式系统介绍中、外各国新闻传播的发展脉络以及彼此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与差异,以中外不同时期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和新闻作品为专题探讨中外新闻传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开拓学生的宏观视野、批判精神和新闻理想,提升学生的新闻理论素养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专业必修课国际新闻方向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讲授英语新闻消息和特稿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主要技巧,现代新闻英语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并结合中国外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似与差异,讲授如何利用文化趋同,来克服文化干扰增强新闻报道的有效性。讲授采用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训练学生确定选题、寻找信源、进行实际的采访、调查与写作,完成报道,并以学生课外采写实践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传播学研究方法主要讲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位论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学术资料,把握科研选题,实施科研实验,分析实验与调查结果,撰写学术论文并开展科研创新的能力。
国际新闻编译通过大量实践活动分析中英互译的基本技巧与策略,着重比较中文和英文新闻写作与新闻编辑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新闻敏感性,探讨全文翻译、摘要翻译和综合编译的适用场合及处理方式;建立学生对新闻编辑与翻译的正确认识,巩固中、英文文字功底。
新闻评论研究主要讲授新闻评论工作的原理、知识与操作方法,包括新闻评论理论、新闻评论发展史和新闻评论的实用文体写作。特别关注新闻评论在不同媒介中的不同体裁和节目类型。
新媒体研究通过介绍当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传播特点以及由其引发的传媒格局的变化共同探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与应对策略。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深入访谈增强对新媒体发展这一新兴、强势媒介研究领域的理解并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广告学此课程力求立足当代中国广告和世界广告的最新发展情况,及时把广告学最新研究和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介绍广告学的最新理论动向,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要。该课程强调在讲授广告学原理与相关内容时,同时体现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性与现代性。基于以上课程指导思想和定位,本课程注重将广告学理论与广告实务相结合,从广告学知识体系的构成特点出发,融广告、营销、传播与消费者的知识于一体,培养学生进行广告策划与创意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考核

学 制:1年半。采用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周末集中上课。

每门课程为学员指定教材,规定参考书目与学习资料,建立交流平台,以利于自学。课程采取考试或论文的方式。

      

六、招生对象与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2、大专以上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者需获得学士学位三年以上(申请学位前达到即可)。

3、专业与年龄不限。

      

七、收费标准

学 费:30000元。包含必修的30学分的学费和教材资料费。入学办理《听课证》时缴纳全部学费。学员入学后因故不能坚持进修,视作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八、报名

报名材料:提交本人身份证、本人同一底版三张白底照片(二张1寸、一张2寸)、最后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录取:经资格审查符合条件者,研究生院将发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入学通知书。

关键词: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职研究生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职研究生

相关简章

更多
个人信息保护声明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