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
西北政法大学
  • 简章:10篇
  • 学费:¥2.20~6.00万
  • 学制:2~3年
  • 简称:西北政法,西北法大
  • 招生:陕西
  • 方式:周末班 网络班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长安街558号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

来源:在职研究生之家 时间:2018-11-30 17:05:35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之家网讯: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已经下达,具体详情如下。

第一条为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等文件精神,规范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简称“TMLC”)检测研究生学位论文以及认定、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工作,由研究生教育院和各学院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下共同组织实施。

研究生教育院负责检测工作中的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抽检等工作。

各学院负责本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以及论文检测报告的分析处理等工作。

第三条各学院应指定专人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中,各学院及使用人员须对系统用户名及密码、相关检测过程、检测内容、检测结果等信息严格保密,并严禁使用该系统对本学院以外或其他不相关的论文进行检测。

第四条我校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所有学位论文均纳入检测范围。未按要求参加检测的学位论文,不得进入送审及答辩程序。

涉密论文不适合系统检测的,应经论文作者所在学院同意后向研究生教育院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不参加检测,由所在学院组织专家进行人工检测。

第五条学位申请人提交检测的学位论文应当是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推荐的最终定稿。学位论文电子版采用word文档格式,一律采用以下格式命名:作者姓名_学号_文献名称.doc。

第六条“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只检测学位论文正文(除目录、参考文献和后记之外的部分)的内容,同时去除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献。

第七条学位论文应当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开通期间内完成检测。未在规定期间内进行检测的,不得参加本次学位论文答辩。

第八条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学位论文重合字数占论文总字数的比例。

第九条学位论文复制比是判断被检测学位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一项重要依据。

各学院结合“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对学位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认定。

第十条合格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总文字复制比不得超过20%。

第十一条检测复制比合格的学位论文,发现有抄袭、剽窃等情况的,由论文作者的指导教师所在学院组织专家审查认定是否为合格学位论文。

第十二条经认定为合格的学位论文,方可进入送审及答辩程序。

第十三条经检测总文字复制比超过20%但不超过40%的学位论文,应由论文作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重新开题并撰写论文,并在至少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交学位论文、申请答辩。经检测总文字复制比超过40%的学位论文,取消该学位论文作者的学位申请资格。

第十四条经检测合格的学位论文电子版,视为向学校提交的最终定稿,不得改动。提交的纸质学位论文与经检测合格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不一致的,不得进入答辩程序;已答辩的,本次答辩成绩无效,在不少于6个月的期间内修改后方可重新提交论文、申请答辩;已授予学位的,提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撤销学位。

第十五条已通过答辩但答辩委员会认定需要修改的学位论文,修改完成后提交研究生教育院进行检测。

经检测合格的,对学位论文电子版进行替换;经检测不合格的,学位论文答辩成绩无效。

第十六条学位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按照《西北政法大学学术道德规范》(西法大校发〔2013〕23号)等有关办法处理。

第十七条学位申请人对系统检测结果、审查结果有异议的,可在3日内经论文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向论文指导教师所在学院书面提出复议申请并陈述理由。学院应当组织不少于5名相关专家在7日内进行复核、处理,并向复议人送达处理决定。

异议不成立的,学院予以驳回。异议成立的,学院应当出具书面意见,陈述异议成立的理由,并由学院院长签字、学院盖章后报研究生教育院备案。

第十八条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负有对所指导学生进行学术道德和学术研究规范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应及时发现、制止与纠正学术不端、写作不规范等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批评教育。

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位论文被查出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造成不良影响,且指导教师存在严重过错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研究生教育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校长办公会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2018年11月27日

文章来源: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
西北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在线报名
请提供以下信息,招生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符合报考条件者为您提供正式的报名表,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姓  名:
错误提示
当前学历:
错误提示
手  机:
错误提示
意向专业:
错误提示
提交
个人信息保护声明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