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
中山大学
  • 简章:25篇
  • 学费:¥7.50~53.80万
  • 学制:2~3年
  • 简称:中大
  • 招生:广东
  • 方式:周末班 集中班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招生方式
2026年中山大学哲学系应用伦理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费:15.00万

学制:3年

方式:周末班 

地点:广东

网上报名
简介:中山大学哲学系应用伦理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15万。利用周末授课,本科以上学历可就读,可获得学历证书及硕士学位证书。

一、项目简介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伦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山大学依托底蕴深厚的哲学学科,特此设立应用伦理硕士专业。(Master of Applied Ethics,代码:0151)专业学位项目。2026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名,欢迎有志于从事科技、生命医学、管理行政等领域伦理治理工作的优秀人才报考。

 

二、培养目标

“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硕士点的设立,是推动伦理治理新发展、加强大湾区伦理教育、培养大湾区伦理人才队伍的创新举措,旨在响应国家关于科技伦理治理的战略部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具备较高哲学特别是伦理学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伦理工具分析和解决各领域实际伦理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招生计划与学习方式

招生计划:15人。

学习方式:非全日制。

学制学费:基本学习年限3年;学费50000元/生·学年。

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中山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应用伦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四、专业方向与师资力量

项目依托中山大学强大的哲学学科平台,设立三个特色培养方向,并配备由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强大师资团队。

1.生命-医学伦理

围绕临床实践、生物医学研究、公共卫生政策中的伦理难题,如基因编辑、医疗资源分配、医患关系等,培养医疗卫生领域的伦理治理人才。

核心师资:潘大为教授、张伟教授、朱刚教授、黄敏教授、方卫副教授。

2. 科技-人工智能伦理

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伦理挑战,研究数据安全、算法公平、技术可控性等议题,致力于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导和伦理规制。

核心师资:任远教授、刘虎教授、刘作教授、朱一文教授、沈榆平副教授、张文俊副教授。

3.管理-行政伦理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研究公共政策、行政权力、组织行为中的伦理规范,培养党政干部和公共管理机构所需的伦理决策和廉政建设人才。

核心师资:李勇教授、陈乔见教授、黄涛副教授、杨小刚副教授、卢俊豪副研究员。

 

五、培养特色

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学术导师和一名行业导师。学术导师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及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负责指导理论学习与论文写作;行业导师来自   医院伦理委员会、高科技企业、政府机关等实务部门,指导专业实践与职业发展。

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方向选修课以及6学分的专业实践环节。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模拟训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深度实践环节: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不少于12周的专业实践,并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哲学系已与多家医院、企业、教育以及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高质量、多元化的现实课题提供充足条件,确保实践内容与研究方向紧密结合。

优质资源平台:学生可共享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资源,使用哲学系的各类硬件设施和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

 

六、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原则上要求考生具有相关行业(如科技、医疗、公共管理等)工作经历。

 

七、报名与考试

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具体时间及 要求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和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graduate.sysu.edu.cn)公布的为准。

考试: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业务课一(伦理学基础)、业务课二(应用伦理综合)。

复试:初试成绩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须参加由哲学系组织的复试。复试考核内容由综合评价、外语应用能力测试、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三部分构成,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潜力。

关键词:
中山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相关简章

更多
个人信息保护声明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