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武汉大学优秀的学子
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频道讯:李德仁教授,中国地理信息顶级学府的领军人物,他花了数十载光阴,致力于加强地理信息界的国际合作,特别是摄影测量法和遥感领域。国际权威测绘杂志GIM的总监DURK HAARSMA,对这位享誉世界的中国地理信息业泰斗进行了一番采访,李教授慷慨地将他的成功经验传授给世人,DURK HAARSMA对李教授赞不绝口,夸他是个沟通的好手。>
李德仁:我们培养了很多的年轻人,每年大概有600名大学生、400名硕士生以及200名博士生。离开武汉大学后,他们去工作,足迹遍布全世界。很多尖子生去了日本,与东京大学的Shunji Murai教授共事,或者去了澳大利亚,与墨尔本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的John Trinder教授成为同仁,我也曾在那里工作过。前些年,我派很多学生去了欧洲,尤其是在1985年我从德国Stuttgart大学毕业之后。1989年,通过参加巴尔的摩举办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ASPRS)大会,我与美国的高等学府建立了新的联系,这样一来,武大的学生就能以交换生的身份去美国学习了——不仅有测绘和制图专业,还有GIS、摄影测量和遥感专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美国,很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还选择留在那里,并创建小公司。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武汉大学的确拥有了举世瞩目的影响力。>
DURK HAARSMA:大批优秀学生出国了,帮助了国外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李德仁:我很支持这样的做法。这将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地理信息网络,不只局限于中国,还遍布全球。在1996年维也纳举办的一届ISPRS大会上,著名的Karl Kauss曾对我讲,“不要担心你的学生在全球范围内工作,这样武汉大学作为全球顶级学府的盛誉,就会传播到全世界了。”>
DURK HAARSMA:全球各大高校的地理信息学专业招收的学生数量都在锐减,但唯独中国是个例外。你认为地理信息专业为什么能在中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
李德仁:首先,中国在近30年,产业化发展迅猛。土地管理领域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持产业化进程及其后续发展。中国政府在建设新高速公路和高铁方面,花了大气力,在全中国这种类似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地理信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次,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拥有13亿人,政府需要很多地理信息专家,以支持土地使用和城市规划的工作。总而言之,中国市场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大,年轻人都清楚这一点。>
DURK HAARSMA:在欧洲,大家都致力构建实用性的空间数据基础架构,例如通过欧洲空间信息基础设施(INSPIRE), 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
李德仁: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NASMG),前身是国家测绘局。十年前,我们启动了一个项目,当时我在牵头,将中国各个省市的50000份地图汇总,以支持建设空间数据基础架构(SDI)。如今这张地图每年更新,因此可以说,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走了很远了。>
DURK HAARSMA:中国已经意识到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并且很快将其付诸于决策层面,你认为原因何在?>
李德仁:首先,中国人口众多。地理信息技术帮助推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化。其次,中国是一个易遭受灾害的国家,地震、洪灾、干旱以及其它自然或是人为灾害频发。我们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用来预防、监测灾害,并能在重大灾害的情况下实现赈灾减灾。我们竭尽全力制作出了好地图;当灾害发生之际,就可以轻松便捷地把新影像加入地图之中。出于这种目的,各个省份如今都在使用移动地图和无人机来进行灾害管理。正是这些实际的应用,将中国的地理信息业推至参与决策的高度。>
DURK HAARSMA:这么说,在中国发展经济并保障民生的领域,地理信息是一个巨大的内在因素?>
李德仁:是的,非常重要。我举两个例子来进一步阐述。首先,2008年的四川地震造成几万人丧生,数百万的老百姓流离失所,这些灾民都需要重新安置。当时,武汉大学立即派出了两架飞机去收集数据,随后将数据传回四川省政府。因此,决策者们就把遥感及摄影测绘数据当作一个很有价值的工具。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比欧洲或美国要晚,但发展快速,城市需要地理信息数据,大多数城市都想要使用数据模型,进行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我们已经完成了300多个城市的数据模型。>
DURK HAARSMA:对于中国地理信息行业的未来,你有何构想?>
李德仁:数据显示,中国地理信息行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两千亿,目标是2020年增至一万亿,这种增长是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估测,由政府来规划推进的。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产品和服务领域,无论是国内外的,都会得到极大的支持。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