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费:3.28万
学制:2年
方式:周末班
地点:成都市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名单。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2002年教育部学科综合评比中排名全国第一。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金融研究基地。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
一、培养对象和招生条件
金融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各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政府及社会各界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有意学习金融专业知识的人员。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获得者(专业不限),且本科毕业满三年。
二、课程班情况介绍
1、上课时间为周末,每月安排两周左右。
2、授课教师为硕导和博导,科研成果丰硕,教学经验丰富,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3、同等学力人员的硕士学位证与全日制统招硕士学位证一样,在升职、考博、评职称、出国留学等各方面具备同等效力。
三、研究方向
商业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
四、课程设置
序号 | 校考科目(题库考试) | 备注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每年两次校考,每次考试可以从4门科目中选择0-2门参加 |
2 |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
3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
4 | 公司金融 |
序号 | 国考科目 | 备注 |
1 | 经济学综合 | 每年5月一次国考,每次可以报考2门 |
2 | 学位外语 |
序号 | 非校考课程 |
1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2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3 | 投资学 |
4 | 金融经济学 |
5 | 固定收益证券分析 |
6 | 财经文献阅读 |
7 | 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专题研究 |
8 | 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 |
9 | 衍生金融工具 |
10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11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金融科技 |
12 | 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
13 | 金融风险管理 |
14 | 微型金融与创业金融 |
15 | 证券交易实战与量化交易 |
16 | 会计理论与实务 |
序号 | 国考经济学相关课程 |
1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2 | 西方经济学 |
3 | 国际经济学 |
4 | 财政学 |
5 | 货币银行学 |
五、结业及申请硕士学位
1、完成课程班规定的学习项目并参加考试合格,准予结业。
2、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有关规定》和《西南财经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位授予工作程序》,学员申请《金融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的条件为:
(1)每年9月统一注册考号,参加学习并三年内通过4门校考和2门国考;
(2)校考每年4月/10月,国考每年5月。
(3)学习期间须在CN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4)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并在注册考号四年内通过各项论文抽检和答辩。
六、增值服务
课程增值:旁听中心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讲座、论坛、短训课程等。
校友资源: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校友,可共享优质的校友资源。
七、报名须知
招生限额60人,额满为止。
报名地点: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
报名资料:填写报名登记表;提交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复印件、证件照。
八、收费标准及交款方式
收费标准:¥32800.00元(叁万贰仟捌佰元整)(*包含两年课程班学习费用、管理费、书籍资料费、校考考试费、答辩费、论文指导费)
交款方式:现场刷卡 / 转账汇款
户名:西南财经大学
帐号:22 8914 0104 0005 359
开 户 行:中国农业银行成都青羊支行,备注“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姓名” 费用报名交清,正式上课后,学员因故放弃学习,不退相关费用。
九、部分师资介绍
【曾康霖】著名金融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博导,中心名誉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金融学术委员,省政府学位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词典》。2013年“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刘锡良】国务院参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融中心名誉主任。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
【王 擎】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和“四川省第九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任四川省世界经济协会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
【董青马】副教授,硕导,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中心副主任。成都市金融智库专家,四川省科技厅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参与起草《成都市金融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四川省科技金融十三五规划》。
【王 鹏】教授,博导,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全国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邓乐平】教授,研究员,博导。独立专著多部 ,参与金融百科全书和辞典3 部,论文30篇,重点课题9项。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晨奖。
【陈野华】教授,博导。曾任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及四川省等国家级、部省级研究课题二十余项。
【倪克勤】教授,博导。曾任中心副主任。曾在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讲学。
【曹廷贵】教授,博导。曾任中心副主任。受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德国柏林经济学院等邀请前往研究西方金融及教学。
【李建勇】教授、博导。曾任广发证券公司总裁。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保荐代表人执业资格;曾任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
【洪 正】教授,博导。《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一流期刊匿名审稿人。
【程均丽】研究员,博导。主研四川省社科联、成都市政府等单位课题。
【刘晓辉】教授,博导。担任多部期刊匿名审稿人。
【方 明】研究员,博导。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部委、自然科学基金研究。
【万晓莉】副教授,博导。担任多部期刊匿名审稿人。
【胡颖毅】副教授,博导。主研投资学。
【潘席龙】副教授,硕导。参与编写教材3部,美国税务筹划经历。
【周 凯】副教授,硕导。金融实务届担任高管人员多年。
【彭克强】副教授,硕导。中国注会师协会会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员。
【莫建明】副教授,硕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
【张 琳】副教授,硕导。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主研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性。
【付一书】副教授,硕导。主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尚玉皇】硕导。混频数据建模、计量、利率期限结构、货币政策、经济周期。
【李 雪】副教授,硕导。主研金融经济学。
【潘志远】副教授,硕导。主研金融计量和金融衍生品定价。
【温晓倩】副教授,硕导。主研公司金融、衍生金融工具。
【朱光伟】硕导。主研风险管理、应用微观计量、金融市场、中国经济。
【许 坤】副研究员,硕导。主研商业银行、金融风险。
相关简章
感谢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友好访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基本原则,本网将按照本声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提醒您仔细阅读。
一、用户须知
1、本网站尊重您的隐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处理网络个人信息的规定来处理您的信息。
2、本声明将介绍我们如何处理通过网站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以及访问和更正这些个人信息的权利。
3、本网站享有变更本声明的权利,这些变更信息在更改的声明发布时立即生效。建议您定期阅读声明,了解声明变更的情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收集
1、我们收集您的个人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您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优化并丰富您的用户体验,这些个人信息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您的个人身份的信息,包括:
①姓名
②移动电话
③您在网站的表格上输入的其他信息(电子邮箱、出生日期、学历等)
④在您上载到网站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个人信息
2、以上个人信息均是您自愿提供。您有权拒绝提供,但如果您拒绝提供某些个人信息,您将可能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可能对您使用产品或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于不满18岁的用户,须在其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并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三、用户信息保护
用户使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以下情况除外:
1、经您事先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您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服务协议或相关规则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您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5、其它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以下情况造成个人信息外泄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负任何责任:
1、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
2、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信息的。
3、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因政府部门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4、由于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所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
四、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用户注册后将获得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账号及密码,用户应当妥善账号及密码并对通过账号进行的行为负责。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安全漏洞,应立即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邮件、短彩信服务规则
用户同意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通过邮件、短信、彩信等形式向用户发送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公告等,如果用户不想接收来自订单信息以外的邮件和短信,用户需及时通知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责任限制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于用户因使用网络服务而遭受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亦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承担责任。
七、用户义务
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义务: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等信息资料。不使用网络服务进行非法用途,如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或侵权行为。不干扰或破坏网络服务或与网络服务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遵守所有涉及使用网络服务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用户须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若用户违反上述任何义务,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有权作出独立判断立即取消用户服务账号,并保留追究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用户在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使用记录将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八、更正或投诉
如果您需要查询、修改或更正您的个人信息,或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可以拨打电话40004-98986联系我们。
九、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本服务条款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发生争议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本服务条款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而导致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